番茄出现酱油色果是番茄果实膨大转色期常见现象,主要表现为番茄果实表面出现棕褐色、酱油色的油浸状斑块,果面光泽度低,商品性差,一般在冬季栽培时较为常见。
引起番茄酱油色果的原因主要如下
1.低温寡照。
低温寡照是产生酱油果的最根本的原因。酱油果往往在番茄冬季栽培时,大棚风口位置或棚周位置易发生,就是由于风口位置和棚周温度较棚中心位置偏低。温度主要影响番茄红素的形成,由于番茄红素的存在,才使得番茄形成艳丽的红色。而叶绿素分解形成番茄红素,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,其最佳的形成适温约为24℃,当气温低于15℃时,番茄红素的形成就会受到显著的抑制,从而易形成酱油果。冬季阴雨天气,光照不足,又会导致大棚内温度难以提升,并出现根系生长不良和水肥吸收障碍,间接增加酱油果的发生率。
2.养分供给不均衡。
氮肥施用过量,易导致番茄果实叶绿素含量增加,且叶绿素分解酶的活性降低,叶绿素向番茄红素的转化过程受阻,导致果实不能正常转色,增加酱油果的发生率。
土壤施肥过量,盐渍化等问题,导致土壤中元素之间拮抗,如氮过重影响钙的吸收,也易出现酱油果。钙不足,果皮薄,果实易受低温和强光影响,导致果皮颜色不正常,便果皮颜色褐变。
此外,果实感染病毒病严重时,也会出现酱油色果,但病毒病导致的酱油色果果皮一般呈现多边型凹陷,应注意区分。
以上就是爱隆水溶肥关于引起番茄酱油色果的原因的相关介绍,您了解了吗?如果您对Airon爱隆水溶肥感兴趣,想了解更多作物施肥技术或水溶肥代理事宜,您可以拨打 13881006787(微信同号)与我们联系,诚挚欢迎您的来电!
咨询热线
13018181992 18808383134